陈晓林: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承担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集训队工作情况回顾

发布日期:2021-07-05 浏览量: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成立第二年入学的本科生,即物理学院2002级本科新生中,没有招收到任何一名参加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下称“国际竞赛”)的学生。这是自我国开展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下称“全国竞赛”),高校从竞赛学生中录取优秀学生以来,北大物理学科招生结果最差的一次。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院长叶沿林、党委书记郭建栋和分管本科生招生与培养的副院长郭华等学院领导决定选派学院一线教师到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下称“全国决赛”)现场直接参与竞赛学生的面试、招录工作。这一决定得到了北京大学招生工作办公室的支持。

2002年秋,郭华副院长和一批骨干教师赶往河南郑州第19届全国决赛现场,与校招办共同组织竞赛学生的面试、推荐并预录取27名决赛一等奖获得者中的13名,他们将作为2003级本科新生免试进入北大,其中三人在2003年复旦大学承办的全国竞赛集训队培训、选拔中进入前五名,入选第34届国际竞赛中国队,从而扭转了前一年竞赛招生不利的局面。自此,物理学院教师参加竞赛学生招生工作成为常态。

2003年,我随叶沿林院长拜访时任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主任的丛树桐先生,当面请教竞赛学生培养等相关问题。丛先生对物理学院领导班子重视竞赛学生选拔和培养的做法予以充分肯定。

同年秋,学院教师团队赴山东济南第20届全国决赛现场招生,预录取的施烨明、高亢、郎瑞田三名学生获得2004年第35届国际竞赛金牌。随后的若干年间,物理学院的竞赛招生从低谷走出,每年招收的国际竞赛金牌学生一直稳定在2~3名。

代表中国参加国际奥林匹克物理竞赛和亚洲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下称“亚洲竞赛”)的队员均由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集训队选拔产生,而参加集训队的成员则由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成绩决定。集训队的培训、选拔和带领中国队参赛是一项跨年度的工作:一般从每年11月份开始,对当年全国决赛成绩排在前几十名的学生进行培训;然后通过多次考试,选拔出参加次年国际竞赛的中国队成员5名和亚洲竞赛中国队成员8名;第二年再次对参赛队员进行赛前训练,并于5月前后参加亚洲竞赛,7月前后参加国际竞赛。

2005年8月30日,学校任命王若鹏为副院长;2009年11月10日,学校任命刘玉鑫为副院长;2016年上半年,学校任命朱守华为副院长;2019年6月25日,学校宣布物理学院新一届行政班子的任命,曹庆宏任副院长。这几位老师先后主管本科生招生与培养,为学院近些年承担全国竞赛集训队工作和北大竞赛学生招生工作的组织实施,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2005年,物理学院向中国物理学会物理教学委员会提出申请,承担自2007年起连续四年的全国竞赛集训队的承训工作,并获得批准;后因故实际连续承担2007—2008年度至2011—2012年度的集训工作,共五年。2012年之后,作为全国竞赛集训队承训大学联盟单位,学院又承担了2016—2017年度和2019—2020年度的集训队工作。按计划,本应分别参加相应年度的7次亚洲竞赛和7次国际竞赛(见下表),但出于在台湾承办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等原因,中国队未能参加其中的两次亚洲竞赛。

在学院教师带领下,参加上述12次竞赛的中国选手全部获得金牌(国际竞赛35块和亚洲竞赛40块),并取得多次总成绩第一名和多项单项奖。

2007年,学院首次承担集训队工作,老一辈教师发挥了主导作用,舒幼生、段家忯担任总教练。2008—2012年里的九次亚洲竞赛和国际竞赛领队大都由荀坤、王若鹏两位老师担任。

2008年4月27日,第9届亚洲竞赛中国队选手在赛程结束后参观中国驻蒙古大使馆

第10届亚洲竞赛的理论考试题目偏简单,中国队选手未能充分展现自己的水平。已被北大预录取的熊照熙、雷进、史寒朵、林倩四人和一名泰国选手均获得满分,但组委会只准备了一份理论成绩第一名的奖品,最终熊照熙被选为理论最佳解题奖获得者。

第10届亚洲竞赛取得理论成绩满分的四名中国队选手

第40届国际竞赛的中国队五名选手全部是被北大预录取的学生。其中,两名女生表现异常出色:史寒朵一举夺得总成绩第一名、实验成绩第一名和最佳女生奖三个单项奖;林倩取得总成绩第四名。时任国际竞赛委员会主席的汉斯·约登(Hans Jordens)博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是国际竞赛四十年历史上首次由女生获得总分第一名。竞赛会刊最后一期用整个封面刊登了史寒朵领奖的大幅照片,并刊登了对她的采访。有些领队表示,两名中国女选手的骄人成绩将会鼓舞他们在自己国家和地区的女生中开展物理教育。

第40届国际竞赛中国队全体成员(左一:王若鹏;右一:陈晓林,右二:荀坤)

第12届亚洲竞赛的组委会为参赛师生安排了极为丰富的活动,先后组织大家参观雅法、耶路撒冷、死海、戈兰高地、约旦河等著名景点和西墙(Western Wall)、圣墓(Holy Sepulchre)教堂等宗教场所;还组织大家体验死海的浮力,乘坐皮划艇沿着约旦河漂流等。以色列方面的安保工作做得非常细致,每次外出,过一段时间就至少有两位随行工作人员同时清点人数,且至少清点两遍无误后才继续行程;每个参观小组都配有武装保安人员。以色列的草场、丛林、田野布满了实施滴灌的水管,水资源因此得以更充分的利用。热情、友好的以色列人既能坚持自己的原则,又能在必要时作出妥协,顾全大局。中国队在收获8块金牌之余,加深了对以色列风土人情的了解。

第12届亚洲竞赛闭幕式后的中国队选手与随队工作人员

结束2012年第43届国际竞赛的征程后,时隔五年,物理学院于2016年再次负责全国竞赛集训队工作;朱守华担任集训队领队,穆良柱、杨景两位老师担任亚洲竞赛和国际竞赛领队。

第18届亚洲竞赛的举办地雅库斯克建于1632年,是俄罗斯联邦萨哈(雅库特)共和国首府及科学、文化、经济中心,距莫斯科8468千米。雅库斯克市建在永久冻土层上,一月份的月平均气温接近-40摄氏度,极低气温达-60摄氏度,有“冰城”之称。我们返京途经莫斯科时,恰逢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2周年纪念日,于是从地铁五号线的白俄罗斯站下车,随着特维尔大街上参加“不朽军团”游行的当地民众一路向东南,步行至红场,又绕行红场—克里姆林宫地区将近一周,才在地铁一号线的列宁图书馆站踏上前往机场的路。

2017年5月9日,第18届亚洲竞赛中国队在莫斯科红场附近参加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2周年游行(前排左一:陈晓林;后排右一:杨景,右二:穆良柱)

第48届国际竞赛的组织工作险象环生。按照最近若干年的惯例,每届竞赛的承办方和主办地提前数年即被确定,但由于竞赛委员会始终未找到合适的国家或地区,印度尼西亚才在2016年临危受命,留给他们的准备时间仅有短短一年,为竞赛举行增加了额外的难度。在理论考试中,工作人员错发给俄罗斯队和韩国队英语试卷(本应分别发放俄语和韩语试卷),错发给澳大利亚队德语试卷(本应发给奥地利队),新加坡队领队为该国选手准备的试卷也未能按时发放,诸如此类,导致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参赛选手未能发挥应有的水平。这样的话,如何评奖就成了一大难题。为此,竞委会主席在全体委员会议上提出特别动议:一是对本届竞赛成绩从粗处理,取消查卷环节;二是各参赛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提出变更奖项的申请,例如原本获得银牌的选手可以申请金牌。金牌分数线公布后,中国队选手的分数位居第二名至第六名,全部取得金牌,因此不能再申请提高奖项等级,同时非常遗憾地失去纠正因误判损失分数的机会,以0.405分(满分为50分)的微弱差距与总成绩第一名失之交臂,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公平因素所致。根据竞赛规则,英语非母语的选手用母语作答与用英语具有等同性,而中国选手用中文解答的部分内容明显被阅卷人误判,没有得到应有的分数(以往这类情况大都可以通过查卷予以纠正)。

第48届国际竞赛中国队返京后在首都机场受到部分队员所在中学师生和亲友的欢迎(左一:穆良柱;右一:陈晓林,右二:杨景)

2020年,物理学院第三度负责全国竞赛集训队工作,由老中青三代教师共同实施(教师名单见下表),顺利完成了队伍过渡。舒幼生提供宏观指导,段家忯参与具体指导;培训、选拔和带队参赛都由中青年教师担纲。

2020年12月15日晚,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International Distributed Physics Olympiad, IdPhO2020)圆满闭幕。已进入北大本科就读的中国队选手张意飞、孙睿、李世昌、韩永琰和欧阳霄宇全部以高于金牌分数线50%以上的优异成绩夺得金牌并囊括前五名;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原定当年7月18—26日在立陶宛共和国举行的第51届国际竞赛顺延至2021年。为了使各个国家和地区当年选拔的学生不失去宝贵的参赛机会,经国际竞赛委员会同意,俄罗斯主动承担本次命题、组织等工作。竞赛于12月8—15日在跨越14个时区的全球多地举行,要求在开考前两小时通过网络传输试题,选手须在试题开始传输时进入各赛区等侯室“隔离”;最东部时区的选手结束考试时,最西部时区的考生必须进入考场。竞赛组织委员会将实验考试专用设备统一发往派到各赛区的专员,由其亲自送往考场;对考场布置、设备调试等每个环节也有明确的要求和严格的规定,不仅在线上实时监控,还委派专人赴各地赛场实地考察和全程监督。作为本次中国赛区的承办单位,北大物理学院以最快速度将西楼思源多功能厅改装成符合组委会标准的考场,确保中国队顺利取得参赛资格。

IdPhO2020中国赛区考试现场的中国队员和监考专员(左一、左二)

IdPhO2020闭幕式结束后,中国赛区分会场欢聚一堂

近二十年来,物理学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合作交流等各方面稳步发展,为北大物理学科的招生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物理学院对竞赛学生选拔机制的探索和培养过程的完善,以及在改革实践中积累的一系列经验和成效,推动了北大物理学科和相关学科教育质量、国际声誉的有力提升。从2008级本科新生开始,北大物理竞赛生源出现显著突破,作为标志性指标的国际竞赛金牌选手人数打破 “三人瓶颈”:在2008—2020级十三个年级中,仅2013级招收3人;2008、2010、2011、2015、2019级五个年级分别招收4人;2009、2012、2014、2016—2018和2020级七个年级则包揽了5人,其中2014级和2020级更是两次将全国竞赛集训队前13名学生(即国际竞赛5名金牌选手和亚洲竞赛8名金牌选手)全部招致麾下。此外,2011级还招收了一名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获得者(肖伊康)和一名获得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的马来西亚华裔(周国伟),这是北京大学在与东京大学吸引优秀留学生的竞争中所取得的重要进展。

然而,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来自传统名校和新兴强校的挑战愈发艰巨,须臾不可松懈;十九年前遭遇的“滑铁卢”教训犹新,不应重蹈覆辙。

在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承担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集训队工作和竞赛学生招生工作中,也得益于来自院内各系、所、中心和行政办公室其他同事及一些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无私付出,得益于学校招生工作办公室的指导和相关兄弟院系的支持与合作。在此,谨以这篇文章向为物理学院人才培养献策献力的每位老师和同学致以崇高的敬意!

作者简介:

陈晓林,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普通物理教学中心教授,2003年6月至2015年8月担任物理学院副院长,2005年7月至2019年11月担任物理学院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