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薪火永传,使命责任勇担”专题讲座:昌平园的沉思

发布日期:2021-06-01 浏览量:

时间:2021年6月5日(星期六)11:00—12:00

地点:北京大学昌平校区

主持人:高原宁教授

报告摘要:

“北大200号”作为六十多年前的北京大学理科分校,从规划到建设,再到撤离,匆匆承载着北京大学百廿三年校史,特别是北京大学理科史上一段鲜为人知的历程和不可或缺的片段。在这里,起源或诞生了我国第一台原子钟、第一支返波管、第一台百万次电子计算机和第一块1024位MOS随机存取存储器。

王义遒教授作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参与草创的青年教师和八九十年代分管重建的校领导,为昌平校区倾注了大半生心血。2019年,已过耄耋之年的他投入巨大精力,撰写《昌平园的沉思——二十年、四十年、五十年、六十年纪念》一文,字里行间无不流露着他对昌平校区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的深厚感情和对学校发展、学科建设的深刻思考。

让历史告诉未来,让未来起步于现在。本场报告旨在激励青年教师“研究真问题”,“真研究问题”,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加强基础前沿探索和关键技术突破,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断做出力行的贡献。


报告人简介:

王义遒,1932年9月出生于浙江宁波。北京大学教授。1954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61年研究生毕业于苏联列宁格勒大学(今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物理系,获副博士学位。长期从事无线电物理和量子电子学研究,先后主持研制我国第一台原子钟和我国第一批批量生产的光抽运铷原子钟。曾任北京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党总支副书记、副系主任,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历任北京大学自然科学处处长、教务长、副校长、常务副校长,兼任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管理中心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下设高等学校教育研究会、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研究会、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理事长或副理事长等职。获普通高等学校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993和2001)、全国科学大会奖(1978)、国家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988)、中国物理学会饶毓泰物理奖(1993,与杨东海同获)、光华科技基金奖(1994)、全国时间频率领域终身成就奖(2019)等;被评为全国高等教育先进工作者(1998)。著有《量子频标原理》《原子的激光冷却与陷俘》《谈学论教集》《文化素质与科学精神——谈学论教续集》《湖边琐语》《行行重行行——王义遒口述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