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科研成果
物理学院赵光达院士研究组科研进展
发布日期:2008-10-10 浏览次数:

物理学院赵光达院士研究组科研进展

2008年9月9日出版的《物理评论快报》(Phys. Rev. Lett. 101,112 (2008))刊发了北京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赵光达院士研究组有关重夸克偶素衰变的论文“QCD Prediction for the Non-D Annihilation Decay of ψ (3770)”。该论文的第一和第二作者为博士生何志国和范莹同学,论文署名单位为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重夸克偶素是由一对正反重夸克组成的系统,对这体系的研究可以从微扰和非微扰两个途径加深人们对量子色动力学的理解,因此重夸克偶素的产生和湮灭过程一直是粒子物理理论和实验方面的前沿热点问题。近几年来,BES实验组和CLEO实验组分别对ψ (3770)衰变到非D介子末态过程的分支比进行了测量,二者之间存在巨大的分歧。为了澄清这一矛盾,何志国和范莹同学在赵光达教授的指导下,在非相对论量子色动力学框架下首次系统地消除了在计算D波重夸克偶素湮灭过程中出现的红外发散,计算了ψ (3770)衰变到轻强子过程的次领头阶量子色动力学辐射修正,其结果对澄清实验测量的分歧有很大的帮助。

2006年以来赵光达教授领导的研究组对重夸克偶素物理展开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在《物理评论快报》上连续发表了三篇论文,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