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学院新闻
本科生在校生代表柳天昊在北京大学物理学院2023年开学典礼上的致辞
发布日期:2023-09-12 浏览次数:
  图片:经典瞬间   |   编辑:杨怡蕊   |   审核:孟智勇、穆良柱

各位新同学大家好,我是物理学院2020级的本科生柳天昊,很荣幸今天在这里代表学院的学长学姐欢迎大家。

首先要恭喜大家来到北京大学,来到物理学院。对于各位本科新生来说,这里会是一个全新的环境,你可能憧憬过,向往过,在今日你终于真正成为这里的一员。在北大,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不被定义的生活,而我想要讲的是,你的选择与试错塑造了你在物院的这四年本科生活。

从来没有一段时间像本科时光一样拥有如此多的选项。在高考之前,我们被限定好了道路,大多数时候我们只是按部就班地前进;而当毕业后开始研究生学习或者参加工作,过高的试错成本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们探索更多的可能性。小到在琳琅满目的选课系统中选择哪门课程,大到是否要从事学术研究,成为怎样的人,这是每一位新同学在本科四年中将会不断面临的问题。我们不再仅以分数论成败,物理学院作为一个自由开放的平台,为每一位同学提供了足够的发展机会。你的本科四年过得是否圆满,是要看你是否成为了你想成为的那个人。

那么面对这么多的可能性,要如何做出选择呢?我想先介绍一个概念,所谓“最容易的选择”。这个“最容易”,可能是大多数人的选择,有最多的前人经验,也最容易获取信息。就像“大众点评必吃榜”,或者像“北大第一大课”,是同学们在选择困难时的第一选择,但请注意,“容易”不意味着最好,这个选择并不一定是最适合自己的。我想对同学们说的是,如果你好奇什么选项,那就努力去了解它,追求它,做出自己想做的决定,而不是最容易的。

就像有最受欢迎的课程一样,毕业后的去向也有着主流非主流之分。以读研为例,你可以因为喜欢物院的研究氛围或熟悉国内的环境而留下,也可以因为追求国际视野或更高的平台而申请海外PhD,国内升学和出国留学都是很好的毕业出口,只是这个抉择应当建立在多收集信息,多亲身经历的基础上,而不仅仅是随大流。就这一点而言,如果各位本科新生同学希望探索以后海外读研的发展道路,我鼓励大家尽早寻找暑期科研或者学期交换的机会;如果有本科后直接就业的意愿,那么应该尽早进入对应行业的实习亲身感受,再做选择。各位同学是疫情之后入学的第一届,对于国际交流和校外实习有着更完整的机会,而物院、学校的国际合作部、就业指导中心也会给同学们创造良好的条件。

如果你想从事科研,选择研究方向也是如此。对于物理学院浩如烟海的研究方向,没有人能够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想研究什么。比起临渊羡鱼,最好的深入了解一个方向的方法就是自己投入这个方向的科研,看看这个方向在做的事情和自己的想象是否一致。我大二开始加入了光学方向的一个课题组,但是大三时我对凝聚态的一个方向产生了兴趣,对于我来说,留在我熟悉的光学方向会让我更容易申请到暑期科研项目以及未来的研究生项目,也不需要从零开始学习一个研究领域的知识。但是仅仅因为“容易”就选择了自己的研究方向,这不是一个理性的抉择。为了探索自己的兴趣,我申请了凝聚态方向的暑研,并在两个月里了解了这个领域的研究方法和正在探索的问题,兼顾了两个方向的研究。如果你想在本科期间改换研究方向,那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只要你最后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前面尝试的成本都可以忽略不计。

前面讲述的局限于我个人的经历,可能在座的同学们将来会有比我更加丰富的选择,在百讲和自己的乐队一起演出,或者在珠峰之巅展开山鹰社的旗帜,也可能在写字楼里对投资人口若悬河,选项没有对错,如果大家能够在本科期间找到自己心中所爱,这四年就已经算得上成功。

美国诗人Frost在The Road not Taken这首诗里写到,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and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而我选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谢谢大家,祝大家勇敢做出尝试,不被选择困难被动绑架,而是主动选择属于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