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科研新闻
彭秋和教授做客物理学院学术论坛,讲述“恒星的生命史与超新星爆发”
发布日期:2023-05-25 浏览次数:
  供稿:科研交流办  |   图片:孙嘉琪   |   编辑:孙嘉琪   |   审核:徐莉梅

2023年5月20日下午,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学术论坛(第二十讲)在物理学院思源多功能厅成功举行。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是南京大学退休教授、年逾八旬的彭秋和老师,他的讲座主题是“恒星的生命史与超新星爆发”。讲座由物理学院院长助理、天文学系教师黎卓主持,线上线下同步进行,通过北京大学直播平台和蔻享学术平台观看直播的观众逾60万人次。

黎卓主持

彭秋和老师首先从太阳的热核反应谈起,给大家生动地介绍了恒星的生命史。根据主流观念,彭老师进一步阐述了不同质量恒星的演化过程,恒星最终的归宿可能是白矮星、中子星或黑洞等天体。接着,彭老师引出了天体物理学中的几个重大谜团,尤其是超新星爆发机制。当恒星晚期核能耗尽,核塌缩过程中下落物质遇到中子星硬表面产生反弹激波。如果能量足够,激波可以把恒星外层物质抛射出去,形成超新星爆发。然而,理论分析和模拟研究表明,铁核的光致分裂过程损耗了激波的大量能量,导致超新星爆发失败——这是超新星爆发机制问题。最后,彭老师简要提出了近年来的个人研究成果,认为引入磁单极可能是解决超新星爆发机制的一个途径。恒星俘获宇宙中的磁单极,由磁单极催化核子衰变的效应可能提供足够的能源导致超新星成功爆发。随后,彭老师介绍了磁单极存在的可能观测证据,并展望了在其他几个天文疑难问题上的应用。报告持续了一个半小时,彭老师风趣的讲解让在场师生们感受到了核天体物理和高能天体物理的魅力。

彭秋和作报告

讲座最后的半小时是问答环节,在座的师生们踊跃提问,彭老师详细解答,并一再鼓励学生们进行不同学科的交叉研究,碰撞出更多思想火花。整个活动持续两个小时,彭老师一直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洪亮的声音,在座师生们深受感染。有学生表示,彭老师虽然年纪很大,但仍然充满激情,对前沿问题持有独特的见解,对后辈有很大的启发。


合影留念

报告人简介:彭秋和,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退休教授、博士生导师。1960 年从南京大学天文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天体物理专业任教。1978年调至南京大学任教。1988—1995年曾连续两届当选为(第六届、第七届)中国天文学会理事;1979—2011年连续八届当选“全国引力和相对论天体物理学会”理事。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学术论坛创办于2020年9月,邀请国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高层次科技创新领军学者就物理学及相关领域的基础前沿探索、关键技术突破和热点问题等做学术演讲,旨在推进高质量学术交流,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和开拓新兴特色方向研究,培养具有科学精神、全球视野、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的优秀青年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