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校友
活动新闻
原技术物理系老教职工联谊聚会圆满成功
发布日期:2011-06-22浏览次数:

北京大学原技术物理系从1955年创建的北大物理研究室至今,已有56年历史。2001年5月,原技术物理系被分解为4个部分,分别并入物理学院、化学学院和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几十年来为国家培养了五千多名核科学技术人才,为我国核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们原技术物理系老教职工,经历了物研室创建时期的艰辛,原子能系到技术物理系大发展的辉煌,10年汉中分校的艰难图存,1979年搬回北京后的二次创业,现在又迎来核科学技术发展的春天。我们原技术物理系老教职工,几十年来为技术物理系的创建与发展付出辛劳、做出了贡献,在几十年的征程中结下了深厚友谊。十年前我们不情愿地被分解为4个部分,分别并入三个学院,但是我们的心还是连在一起,分开后仍然保持几十年来老技术物理系的优良传统和战斗情谊,继续维持可能的交流与合作。

近年来,经过原技术物理系广大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的共同努力,在核科学与技术各方面都取得重大进展,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2007年获准建立了“核物理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2007年经过严格评审,获准建设“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并于2009年底通过国家验收,成为我国核领域第一个科技部序列的国家重点实验室;2007年获准成立了“放射化学与辐射化学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2007年经国防科工局的批准,北京大学获准建设“核物理”、“核技术”、“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三个国防紧缺专业。一年前,为适应新形势发展,建立了“北京大学核科学与技术研究院”,使我们几个相关核学科又整合在一起,原技术物理系教职工又重新凝聚在一起,为我国核能与核科技事业发展继续奉献、再立新功。

我们离退休的老技术物理系教职工,至今仍十分怀念过去战斗岁月和同志情谊,对原先从事的核科技事业在北大的新发展感到欢欣鼓舞、万分高兴。我们热切希望有机会重新相聚、共叙友情,愿为我校核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出谋献策。为此一些老教职工发出倡议,举行一次“原技术物理系老教职工联谊活动”,邀请各个历史时期在原技术物理系工作过的、现已退休的老教职工参加。这一倡议得到了“北京大学核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原技术物理系老教职工的热烈响应。

经过紧张筹备,“原技术物理系老教职工联谊会”于5月10日在北大正大国际交流中心胜利举行,聚会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参加聚会的约170人,除少部分在国外探亲、因事在外地或健康原因行动不便外,几乎在京的原技物系老教职工都出席了。尤为高兴的是,建系元老、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91岁高龄的徐光宪先生到会与大家见面,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并和大家合影留念。我系“文革”前的老领导、原党总支副书记郑必俊、徐鸿桂、赵元果等也早早到会,和老同志、老朋友话叙友情。年事已高、行动不便的653分校我系原党总支书记刘激扬同志拄着拐棍、由他儿子开车护送到会场和大家见面。建系元老陈佳洱院士、刘元方院士和现在仍公务繁忙的原技物系老师钱绍钧院士都到会和大家亲切相见,畅叙在技物系结下的深厚情谊。唐孝炎院士当天上午在城里参加工程院的一个重要会议,中午12点赶到会场,和大家见面并发表讲话,使午宴又掀起了一次新的高潮。有些老师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由亲属陪同到会。行政的老同志、系工厂的老师傅都非常踊跃参加,他们为我系建设付出的辛劳和做出的贡献是令人难忘的。

北京大学核科学与核技术研究院的领导叶沿林常务副院长和几位副院长等也到会看望老领导、老前辈,叶沿林院长还发表了热情讲话。原技物系的老领导:张群玉(原北大党委副书记、物理研究室党总支书记)、石幼珊(原子能系党总支书记)、王永成(原北大汉中分校党委副书记)、刘廉儒(原北大汉中分校党总支书记)等由于健康原因未能到会,他们也通过电话表达对原技物系老同志的怀念,并委托活动倡议人,向技术物理系老同志代问好。

这次联谊活动是原技术物理系老同志几代人的大团圆盛会。许多老同志分别三、四十年了,难得一见,有许多话语要倾诉,有许多感慨要抒发、有许多良好祝愿要问候。尤其女同志,感情更为丰富细腻,她们久别重逢、热情拥抱、热泪盈眶,激动场面难以言表。联谊会上,大家争相回忆当年创建物研室、建立原子能系、发展技术物理系各个历史时期的难忘岁月和战斗情谊,回味艰苦年代同志间的真挚情感,个个倍感亲切。联谊聚会始终充满着团结、欢乐、友爱气氛,充分体现了“老技物人”强大凝聚力和半个多世纪征程中结下的深厚情谊。我们为“老技物人”在发展我国核科学和教育事业中,团结奋战、勇于拼搏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

联谊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聚会时间虽短暂,留下印象是难忘的。感谢原技物系老同志的热情参与,感谢北大核科学与核技术研究院领导的大力支持。

联谊活动结束时,大家仍依依不舍,相互祝福健康快乐,希望不久再相会。

点击以上图片可见更加清晰显示
联谊活动发起人 郑春开撰稿 201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