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物院论坛
【凝聚态物理-北京大学论坛 2025年第16期(总627期)】 非传统铁性体系的轨道相互作用
浏览次数:
主讲人: 陆赟豪 教授
地点: 物理大楼中212报告厅
时间: 2025年9月11日(星期四) 15:00-17:00
主持 联系人: 叶堉 ye_yu@pku.edu.cn
主讲人简介: 陆赟豪,2003和2008年在浙江大学获理学学士和博士学位,之后赴新加坡国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0年加入浙江大学,现为浙江大学物理学院博导、求是特聘教授,国家高层次人才奖励计划特聘教授。陆赟豪课题组长期致力于发展和应用独特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围绕铁性功能材料及器件和原子级制造技术中的奇异量子性质,开展相关基础科学研究。发表了包括Nature,Nature Physics、Phys.Rev.Lett.、J.Am.Chem.Soc.等在内的200余篇论文,有6篇论文被SCI评为本领域高被引论文,总他引次数超过14000 次,H因子53,授权发明专利5项,担任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首席科学家。

    铁电材料因其自发对称性破缺引起的非易失性和可切换电极化而引人注目。我们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揭示了具有与黑磷相似的褶皱晶格结构的二维单元素五族材料中的自发电极化和铁电性且压电系数非常反常,其中轨道相互作用和孤对电子激活铁电性机制起着关键作用,并构建了一个通用模型来理解和搜索可能的二维铁电和反铁电体系,阐明了180°带电畴界稳定性的物理起源。进一步利用轨道相互作用,在一类层状铁电体系中证实了载流子掺杂增强极化的反常现象,并首次在二维层状反铁磁体系中实现了对自旋相位而非角动量的操控。在最新的研究中,理论预言了层间轨道能级劈裂差异导致的二维多铁金属体系并被实验部分证实。这些原理为下一代铁性量子器件发展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