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6日,高能量前沿量子纠缠研讨会在北京大学物理学院西202举行。本次研讨会由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北京大学高能物理研究中心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联合主办,北京大学核物理与核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协办。北京大学李强教授、曹庆宏教授、周辰研究员、阿里木.肉孜博士后,以及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张昊副研究员共同组织。研讨会吸引了来自美国、塞尔维亚、西班牙等国内外多个单位共80余名专家学者线上线下参会,共同探讨量子纠缠在高能物理领域的前沿进展与应用。研讨会通过蔻享平台同步直播,观看人次突破1万。
量子纠缠研究及贝尔不等式验证是当前高能物理前沿领域的重要课题。尽管高能对撞机探测器并非专为量子纠缠研究设计,但其高亮度、高能量的特性为探索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以及多体量子纠缠等复杂现象提供了独特的研究平台。同时,量子纠缠现象本身也为寻找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开辟了新的研究路径。
开幕式由会议主席李强教授主持并致辞,李强教授对与会师生表示热烈欢迎,强调本次会议旨在促进高能物理与量子信息科学的交叉融合,推动这两个领域的协同创新发展。研讨会学术报告内容涵盖多个前沿方向:

会议现场
在量子层析与对撞机技术方面,美国匹兹堡大学程焜博士系统介绍了对撞机量子层析成像技术的最新进展;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物理研究所Veljko Maksimovic博士则详细报告了LHC-ATLAS实验在量子纠缠研究方面的重要发现。关于贝尔不等式与量子测量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施郁教授深入探讨了量子信息与粒子物理的交叉应用前景;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岩斌副研究员创新性地提出了通过双强子末态验证夸克级贝尔不等式的新方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Chon-Fai Kam博士则重点介绍了三态系统设备无关自验证中量子非局域性的刚性特征。在多体系统与机器学习领域,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周柏宏博士展示了利用机器学习方法研究τ轻子对产生过程中量子纠缠特性的最新成果;南京师范大学陈凯文博士对全粲四夸克态衰变中的量子纠缠效应进行了深入分析。国际合作与未来方向,北京大学高能物理实验团队系统汇报了意大利"量子可观测量"研讨会的最新研究动态,引发了与会学者对实验设计方案的热烈讨论。
本次研讨会为国内外学者提供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不仅展示了量子纠缠研究在高能物理前沿领域的多学科交叉潜力,也为未来的国际合作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此类高水平学术活动应该持续举办,以进一步促进量子科学技术与高能物理研究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

研讨会合影
研讨会网址:https://indico.ihep.ac.cn/event/24387
直播回放链接:https://www.koushare.com/live/details/39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