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科研新闻
格致论坛(第30讲):舒菁讲述轻暗物质探测
发布日期:2025-05-15 浏览次数:
  供稿:科研交流办、苟凯翔  |   图片:孙嘉琪   |   编校:时畅   |   编辑:孙嘉琪   |   审核:徐莉梅

2025年5月9日,由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举办的北京大学格致论坛第30讲在物理学院思源多功能厅成功举办。论坛由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朱守华教授主持,舒菁教授应邀以“轻暗物质探测”为题作学术报告。

  

朱守华主持

舒菁讲述“轻暗物质探测”

现代天文观测从星系旋转曲线与引力透镜观测的异常,到宇宙大尺度结构模拟与微波背景辐射的功率谱分析,从多个维度给出了暗物质存在的证据,2021年,《科学》(Science)期刊将“什么是暗物质”列入125个前沿科学问题。舒菁系统介绍了现阶段的各种暗物质候选模型,在传统弱作用大质量粒子(WIMP)探测受限的背景下,德布罗意波长可达天体尺度的波动型超轻暗物质(如轴子、暗光子等)成为研究焦点;并详细阐述了波动型超轻暗物质的天文观测与量子精密测量观测手段。前者通过脉冲星计时阵列(PTA)捕捉暗物质场引起的时空涟漪,利用事件视界望远镜(EHT)偏振测量探测轴子与光子的耦合效应,借助Gaia卫星天体定位构建暗物质引力势分布图;后者则通过微波谐振腔量子态调控、原子干涉仪、自旋磁力计等尖端技术,在实验室尺度捕捉暗物质与标准模型粒子的微弱相互作用。舒菁重点讲述了课题组对于超导腔、量子测量相关的研究基础,展现了暗物质探测与量子精密测量前沿技术交叉的磅礴前景。

报告结束后,舒菁同线下与线上的师生就中微子本底的探测局限性和量子探测器阵列中的相干测量方法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讨论。

交流互动

本期论坛线上、线下同步进行,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院长高原宁院士与朱华星教授、王大勇长聘副教授、张艳席助理教授等来自物理学院和校内外相关院系的近50名师生现场参与,通过蔻享学术平台观看直播的观众逾5000人次。

讲座现场


回放链接: https://www.koushare.com/live/details/42691

报告人简介:

舒菁,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博雅特聘教授。200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2008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获博士学位,随后在日本和意大利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2年至2022年期间,任职于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舒菁回国后,因其在粒子物理与宇宙学领域,特别是关于基本对称性破缺的研究中作出了引领性贡献,荣获全球华人物理和天文学会颁发的亚洲成就奖,并于2020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舒菁教授长期致力于粒子物理和宇宙学研究,在希格斯物理、宇宙早期相变、正反粒子不对称性、暗物质探测及量子场论方法等多个方向上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影响的原创性成果。根据INSPIRE高能物理数据库统计,截至2025年5月,已发表论文102篇,其中包括13篇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其中2篇入选编辑推荐),2篇发表于《自然》(Nature)子刊,论文总引用次数超过6000次。

北京大学格致论坛简介:

北京大学格致论坛是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发起的面向青年教学科研人员学术交流活动。“格致”体现两重涵义:一是,北京大学物理学科源自京师大学堂格致科;二是,“致知在格物”出自《礼记·大学》。自2010年4月启动以来,论坛围绕学科领域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针对基础科学问题,开展了十余场学术研讨,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培育新兴方向增长点,展现了北大物理人学术无畏、攀登无限的新风貌。2021年5月,于物理学院成立二十周年之际重启,并增设在线参与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