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访问主页)
北京大学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07年经过严格评审由国家科技部批准筹建,2009年通过验收正式挂牌运行,是我国第一个核科学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依托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核技术及应用、理论物理和高能量密度物理四个学科,其骨干力量主要来自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技术物理系、重离子物理研究所和理论物理所。依据核科学的国际发展趋势及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实验室确定了放射性核束物理、强子物理、先进粒子加速器技术和核技术应用等四个研究方向。
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84人,其中中科院院士4人,973首席科学家2人,长江特聘教授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2人,教育部跨世纪和新世纪人才5人,中组部万人计划1人。近五年来,实验室年均承担科研项目约120项,年均外来竞争性科研经费约5000万元。实验室拥有4台大型加速器设备:2×6 MV串列静电加速器、4.5 MV静电加速器、2×1.7 MV串列加速器,以及14C测量加速器质谱计(AMS),提供粒子束流支撑多学科用户的研究和应用。
实验室开展广泛的国际国内合作,典型的如与日本理化所合办的仁科学校Nishina School(2008-);由美国能源部和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委支持的中美奇特核理论研究所(CUSTIPEN);得到国家留学基金委专项资助的FRIB博士后学者计划;在欧洲LHC、日本RIKEN、美国ANL等实施实验研究计划等。近几年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联合提出北京ISOL大科学装置,2016年正式纳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筹备论证后备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