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光学
多波段有机光电探测器及其应用
浏览次数:
主讲人: 朱福荣 教授,香港浸会大学物理系
地点: 物理中楼215
时间: 2025年9月9日 (星期二) 10:00-12:00
主讲人简介: 朱福荣教授现任香港浸会大学理学院物理系讲座教授,兼任理学院副院长(负责科研与研究生事务)。他分别于1983年和1987年在上海复旦大学获得物理学学士和硕士学位,并于1993年在澳大利亚查尔斯达尔文大学获得应用物理学博士学位。朱教授于1993至1995年在日本京都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系从事博士后研究,随后于1995至1997年在澳大利亚默多克大学担任研究员,主要研究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的硅薄膜及其器件应用。1997年,朱教授加入了新加坡材料研究与工程研究院(IMRE),担任高级科学家及项目负责人,主持有机发光二极管与有机光伏领域的研发工作。朱教授的研究方向包括器件物理、纳米结构与半导体材料,主要应用于有机近红外(NIR)光电探测器、高性能有机太阳能电池,以及有机与钙钛矿光电子器件。

光电探测器在近红外成像和光通信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当前主流的近红外探测技术多依赖于无机半导体,存在制造工艺复杂、成本高、难以实现柔性和大面积制备等局限。相比之下,有机半导体材料具备能级与带隙可调可溶液加工等突出优势,为新型光电器件的发展提供了可能。传统光电探测器多为宽光谱探测,目前,针对特定波段优化的单波段有机光电探测器已经有不少研究报道,但用于多波段探测的光电探测器报道仍然较少。实现多波段独立探测通常需多个探测器及分光或滤光组件,导致系统结构复杂。针对这一挑战,我们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双异质结有机光电探测器结构。该探测器可以通过调节器件两端的偏压极性,实现选择不同段段的探测功能。同时,当采用50%占空比方波电压供电时,器件还能表现出宽光谱光响应,兼具响应速度快、低驱动电压等优点,结合其柔性和大面积制备能力,为智能化、高集成度的光电探测技术及其在无损检测和光通信等领域的应用开辟了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