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学院新闻
第117届大型强子对撞机底夸克实验合作组大会首次在亚洲举办
发布日期:2025-10-02 浏览次数:
  供稿:北京现代物理研究中心  |   图片:李香花、张焓、黄静雯等   |

2025922日—26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际合作局、国际科研资助部、数学物理科学部指导下,由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联合主办的第117届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强子对撞机底夸克(LHCb)实验合作组大会(The 117th LHCb Week)在北京大学中关新园科学报告厅召开。

会议现场


LHCb实验是专门为开展重味物理(即含有底夸克、粲夸克的重味强子的性质及其产生衰变规律)前沿研究而设计的,其核心任务之一是通过对重味强子的电荷共轭-宇称联合变换对称性(CP)破坏、夸克混合矩阵、稀有衰变等过程进行高精度测量,精确检验粒子物理标准模型及探索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自2010LHCb探测器运行取数以来,得益于其独特设计和优异性能,合作组已取得一系列重大研究成果,例如:发现五夸克态、双粲重子、全粲四夸克态等70个新强子;首次观测到粲介子和重子衰变中的CP破坏现象;精确测量CP相角ϕsγ;等等,有力推动了重味强子谱学的发展,将味物理研究推向精确测量的新高度。合作组成员也从初期的800余人增至目前的1800余人,覆盖全球25个国家的105所大学和研究机构。

本届大会是LHCb合作组该系列活动首次移师亚洲,聚焦高能物理前沿研究与国际合作,围绕探测器运行与性能、软件与计算、物理分析、探测器升级与未来规划、合作与管理等议题安排了8个主题发言、40个专题报告和8场并行会议。来自包括欧洲核子研究中心,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爱丁堡大学、曼彻斯特大学、伯明翰大学、华威大学、利物浦大学、卢瑟福·阿普尔顿实验室,意大利国家核物理研究院、博洛尼亚大学、米兰大学、帕多瓦大学,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索邦大学、巴黎-萨克雷大学、克莱蒙-奥弗涅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多特蒙德工业大学、弗莱堡大学、亚琛工业大学、波恩大学,荷兰国家亚原子物理研究所,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西班牙圣地亚哥大学、巴塞罗那大学、瓦伦西亚大学,波兰科学院、国家核研究中心,美国辛辛那提大学、肯特州立大学在内的54所国内外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的250余位专家学者、师生代表现场参会。合作组发言人文森佐·瓦尼奥尼(Vincenzo Vagnoni),副发言人帕特里克·罗布(Patrick Robbe)、乌尔里希·乌韦尔(Ulrich Uwer)带领全体与会代表集中讨论了探测器二期升级的研发进展和近期主要物理结果。

文森佐·瓦尼奥尼(左)、帕特里克·罗布和乌尔里希·乌韦尔(右)发言


LHCb合作组理事会主席斯蒂芬妮·汉斯曼-门泽默(Stephanie Hansmann-Menzemer)、前发言人盖·威尔金森(Guy Wilkinson)等40余位理事会成员召开闭门会议,研究了下一阶段发展规划、管理机制及改进措施,审议通过了物理分析审核流程、合作组成员行为准则以及多项人事任命与调整。

会场气氛热烈


大会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兰玉杰,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校务委员会副主任顾涛,清华大学副校长吴华强分别会见了斯蒂芬妮·汉斯曼-门泽默、文森佐·瓦尼奥尼、帕特里克·罗布、乌尔里希·乌韦尔和探测器二期升级负责人蒂莫西·格申(Timothy Gershon)等LHCb合作组主要成员。各方均表示,愿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支持青年人才成长,为全球基础研究取得突破贡献力量,并围绕建立新的资助渠道、推动人才国际化培养和创新引智基地建设、深化面向全球的科学研究等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基金委国际科研资助部、数学物理科学部,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物理学院,清华大学科学研究院、工程物理系,及合作组中国研究团队相关人员参加会见。

北京大学(左)、清华大学会见合影


LHCb合作组中国研究团队自2000年于清华大学组建以来,在高原宁教授带领下,专注重味物理前沿,先后吸纳华中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华南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湖南大学、兰州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加入,在探测器研制和关键物理课题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发现五夸克态和双粲重子、首次观测到重子衰变中的CP破坏现象、精确测量CP相角ϕsγ等多项突破性进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全体与会代表合影


文森佐·瓦尼奥尼表示:“这是我记忆中最精彩的合作组大会之一,对所有人而言,都是一次真正的享受!这也是LHCb中国研究团队达成的又一座重要里程碑!我们共同取得的成就体现了商以求同、合以成事,值得骄傲和自豪!”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人类发展面临越来越多重大挑战。这无疑道出了LHCb合作组同仁秉承无国界、无障碍的开放科学精神,致力于构建开放自由国际科技合作生态、通过深度协作突破全球性重大科技难题的共同心声。

本届大会得到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具体指导,及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核物理与核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北京现代物理研究中心、北京大学高能物理研究中心和清华大学等兄弟单位的通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