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学院新闻
在校生代表郭洋帆同学在北京大学物理学院2021年本科生开学典礼的发言
发布日期:2021-09-10 浏览次数: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2021级新生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我是物理学院2018级本科生郭洋帆。首先,请允许我代表物院全体在校生,祝贺并欢迎各位不平凡的学弟、学妹来到北大,来到物院!

作为一名平凡的北大物理人,我想先借此宝贵的机会,和各位探讨在北大物院的平凡与不平凡。

“带着不平凡的过去,拥抱相对平凡的当下,追寻不平凡的未来”,这或许是每一位北大物院学子的必修课。在座的各位新同学,无论是通过竞赛、高考或者“强基计划”来到这里,都无疑是同辈中最为优秀的强者,大家的过去都是极为不平凡的。

然而,经历了过去一周多在北大的生活,大家不难发现:食堂内熙熙攘攘的人群,道路上行色匆匆的身影,自习区全神贯注的同学,他们也和我们有着同样不平凡的过去。而北大物院作为全国高校物理学科的标杆,汇聚着最为拔尖的老师、同学;惊叹周围人的优秀、顿感自身的平凡,亦是我们物院人的常态。

而北大物院的魅力之处正在于,她在让到来的同学意识到自己的平凡同时,为每一位同学都提供了追寻属于自己的平凡中的不平凡的机会与平台。在这里,没有任何严格定义下的成功,也没有任何绝对意义上的失败,而是每一位鲜活、生动的个体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追寻属于自己平凡中的不平凡。

当然,在这一追寻过程中,会存在诸多问题、迷茫与困境。大家眼下面临的第一个问题自然是高中到大学的衔接;接下来,我主要想和大家就此进行探讨,并分享我的一些想法。

各位作为中学阶段的佼佼者,勤奋等优良品行自然应当保持,而需要进行转变的则更多是中学时很多不适用于大学的思维。

其一,是对自身定位与奋斗目标的思考。不同于高中单一的目标、清晰的路径与师长的安排,大学则是面对无限的可能、多样的成长路径与无直接约束的自由。仅凭埋头苦干,很容易让我们错失机会,乃至由于迷失方位而原地踏步,甚至倒退,因而我们需要有时常的自我反省与重新定位,去思考“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怎么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追寻真正适合自己的目标。有人说当下是“内卷”的时代,同学之间的内卷化也是不可避免。如何不被内卷的浪潮裹挟而迷失方向、丧失本心?这就需要我们澄清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去拒绝相对排名的内卷,而去追求绝对实力的不凡。

其二,是对学习内外各种机会的选择。招生时,我们常半开玩笑地问考生:“你是想去读‘高四’,还是去读一个真正的大学?”尽管是个调侃,但其实也暗含着十分重要的思维转变。高中时期,高考或者竞赛是我们绝对的主业;而在大学里,面临学业与学业之外的各种机会,我们在做出选择时往往容易走向极端:要么过于保守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要么过于冒进地参加过多社团、学工,学业被抛在脑后。希望各位始终牢记:我们首先是学生,认真对待专业、刻苦学习是学生的本分,也是我们的根基,无论何时都不能荒废。但大学生活也绝不仅仅只有学习,我们应当在学有余力的前提下,力所能及地多去接触、去了解专业学习之外的天地风物,不要把自己局限在某个框框内,更不要浪费燕园全方位的丰富资源,将大学当做高中母校的“北大高四分校”。

其三,则是对“努力与回报”关系的淡定:中学时代“努力必有回报”的鸡汤式思维在大学可以说基本不适用,特别是在物院等理工科院系,部分高难度、高强度课程的学习与课外任务的投入,很可能看似付出后并没有收获预期的回报,从而让我们产生甚至陷入无休止的自我怀疑。面对两种效果的差异,我们首先需要拒绝自我感动式的“头悬梁、锥刺股”;在物院,更应该注重平时听懂每一节课,理解每一个物理概念,而非发一条期末考试前熬夜苦读的朋友圈。其次,更需要我们在努力后能坦然面对一切可能的结果,也经得起低回报甚至“零回报”的打击,把暂时的落后、相对的失败看做是和成功一样宝贵的财富,为未来不平凡的自己蓄力待发。

以上就是我想与在座各位新同学分享的一些想法。最后,请允许我以物院传统,代表各位学长、学长、学长、学长、学长、学长、学姐,再次欢迎各位学弟、学妹的到来。也衷心祝愿各位学弟、学妹未来在北大、在物院找到属于自己的平凡中的不平凡。

谢谢大家!


(郭洋帆,北京大学物理学院2018级本科生)